第134章 参访生科院-《他在星河等我》


    第(2/3)页

    这时患者基本上没有脉搏、血压和脑电波,机体组织器官的代谢率也大幅下降。

    “人体休眠”暂时还只是在医疗机构里用于各种危重病人的治疗,虽然可以一定程度减缓或降低身体的代谢,但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运行依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来维持。

    “就现阶段的技术而言,长时间的休眠必然会导致身体的肌肉和内脏产生萎缩等不良现象。”杨为霖告诉华可镜,“综合各种因素来讲,现在的休眠技术还不够成熟,想要依靠人体休眠进行星际旅行还处于科学幻想阶段,距离实践运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请问,现在有哪些专门的机构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吗?”华可镜问。

    “我记得美国的Space Work公司好像有受NASA的委托,在开展低温休眠仓的研究。”

    杨为霖向华可镜介绍,在Space Work的项目展望中,宇宙飞船上的标准生活舱将被低温休眠仓取代。

    同样的,相关低温休眠状态将通过降低身体的核心温度实现,这一过程将在数小时内缓慢进行。

    虽然宇航员处于低温休眠状态,但各种传感器将连接到他们身上,用来监测他们的状态。

    宇航员接受通过肠外营养(TPN)的方式进行静脉营养注射,这些营养液中含有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全部营养素。

    除此之外,宇航员也将通过导尿管排除尿液。

    因为没有固体食物,消化系统以及肠道功能将变得不活跃,所以,必须定期采用电磁肌肉刺激法来保护宇航员关键的肌肉群,以免因为长期的休眠出现严重的肌肉萎缩。

    “这样的状态下,宇航员一次性可以休眠多长时间?”华可镜又问道。

    “在这种诱导低温状态下,宇航员一次休眠可持续2-4周时间。”

    “才2-4周!”杨为霖的答案显然与华可镜的预期相去甚远,“我听说医学界有人曾经持续昏迷了39年!”

    “嗯,确有其事,不仅仅是39年,在不久的将来他还会持续刷新人类的昏迷记录,因为他可能永远都醒不过来了。”杨为霖一脸慎重地接着解释,“休眠时间持续太久,就会陷入昏迷状态,这很危险。”

    “休眠和昏迷是两码事,我们的睡眠有两种类型,做梦时的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而非快速眼动睡眠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当我们熬夜看片上床之后,你想要的其实是非快速眼动睡眠。因为非快速眼动睡眠能够给我们的身体补充能量。我们不能长期缺乏这种类型的睡眠,大多数动物也是如此。”

    “所以,休眠时期人体必须达到这样的睡眠标准?”

    “可以这样说。”

    “感谢杨主任为我解惑。”

    ……

    又与华可镜聊了一会儿,杨为霖笑了笑:“怎么,华总对人体低温休眠项目感兴趣?”

    “确实有点兴趣。”华可镜直言不讳,“但这个项目还有点超前,我们将来有机会了再慢慢聊。”

    “好啊……”

    “今天时间不早了,我们就先告辞了。”

    “好的,期待华总再次莅临。”

    杨为霖笑着点点头,华可镜也起身道别。

    又寒暄了几句,华可镜便离开了沪上生科院,结束了今天的参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