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发展-《崇祯八年》


    第(2/3)页

    巩凡物正在从当地大量召集人手,平复荒滩,修建围墙和民工住所,包括一小队锦衣卫的营地,完善配套措施,让大家生活更加方便。

    为了保密,巩凡物遵照崇祯的意思,招募人手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招募进来的家庭所有成员,三年之内不得外出,不得与除盐场外的生人接触,以免技术泄露,毕竟晒盐不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一旦有人进来走一遭,整个流程就会一览无余,在崇祯的海盐还没有垄断市场的情况下,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目前盐场里共有二十户家庭,人口总共八十三人,其中青壮五十一人,妇孺老弱三十二人,都是经过锦衣卫查访,身家清白,家中赤贫之人,在盐场给出的青壮每日两顿饱饭,每月八百个铜钱,另外每户每日给米两升的优厚条件的吸引下,举家迁入盐场,这么好的条件,只要求三年之内不得外出,这样的东家简直是菩萨转世啊,别说三年不得外出,就是十年也行啊,自家平日里也就是在村里二亩三分地打转,除了卖针头线脑的小商贩,一辈子也见不到几个生人。

    围墙离海边的盐场向内地扩出去五里左右,这也是为了给将来盐场规模扩大后,各种建筑物留下足够的空间,在崇祯的设想中,这里产的盐将直接面向山东、河南、湖广部分地区,未来还要在南直隶境内的盐城县设立盐场晒盐,所产食盐辐射整个南直隶以及湖广地区,位于天津卫一带的长芦盐场由于疏于管理,管理盐场的转运使司、提举司上下贪腐严重、导致大量的盐户逃亡,产量急剧下降,所以也被崇祯列入重建的规划中,他已经安排锦衣卫在户部的坐探,暗中打听户部衙门中大小官员的个人情况,发现德才兼备的人才后,便会对长芦盐场的衙门进行清理,逮治大小贪官,然后让自己属意之人接任,按照青州盐场的方法生产食盐,面向京津冀以及山陕两省,如果这项计划得到实施,那国库的财政短缺问题将得到极大的缓解,内帑也会得到巨大的充实。

    当然,就算有了盐,但还要有市场,想要从哪些富甲一方的盐商手中拿下市场,过程将会是复杂曲折的,血腥暴力是不可避免的,盐商以及他们背后的人,绝不会将手中的摇钱树拱手想让,不要想一举占领整个大明的食盐市场,要分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只要自己执政地位不会受到外来威胁的情况,到时候再以雷霆手段彻底消除所有障碍,在全大明施行官盐专卖,目前只能闷声发大财,手段不能过激,以免出现不可控的变数。

    正在陕北剿贼的洪承畴虽然没有什么捷报传来,但他也时常上本,表示流贼闯将李自成等匪首,在他步步为营的战略下,已经被迫向北移动,因为陕北一带地形复杂的缘故,虽暂时无法彻底剿灭陕北流贼,但截断了流贼向中原一带流窜的线路,这就给在大明腹地剿贼的卢象升减轻了极大的压力。

    崇祯对洪承畴的老成持重表示赞赏,因为现在的李自成还不成气候,不管是实力和名气都不大,并且被洪承畴牢牢的钉在陕北一带,极大地限制了他实力的壮大,历史上的李自成是在突破官军的防线,流窜到中原地带后才借机发展壮大起来的,如果一直龟缩于人口急剧减少,田地连续几年颗粒无收的陕北,势力将会遭到极大削弱。

    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剿灭高迎祥,打掉大明境内流贼的这面旗帜,然后等孙传庭秦军成军后,再北上汇合洪承畴,将陕北之贼消灭掉,至于拓养坤、张献忠、革左五营、曹操等部,要么虽然人数众多,但实力并不强,要么满足于小富即安的状态,以劫掠享受为主,对大明的危害并不是很大,官军实力日益强悍的以后,消灭他们不算难事。

    自己穿越来大明不到一年,通过改变原先急躁冒进的战略规划,加强官军后勤保障,选贤用能,坚持用人不疑的策略,已经逐步扭转了开始恶化的局势,只要沿着目前的大方向前进,并且中间不再出现大的变数,那么挽救汉人最后的王朝还是问题不大的;最难的是如何改变这种腐朽的制度,那会触动绝大多数当权者的利益,搞不好的话下场及其悲惨,隋炀帝的结局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前的重中之重仍然是军事和财政,文官集团腐败已久,想从根子上彻底纠正,需要长远的计划,最重要的是手里要有足够的实力,只有大明彻底安定下来,自己手里有了如臂使指的利刃,那才具备了挑战利益集团的能力,现在内忧外患之下,再对文官集团下手,那是嫌自己死的慢,穿越不到一年就死的皇帝,将会成为穿越者的耻辱。

    况且目前的朝廷还能勉强维持,文官们也并非铁板一块,楚党、浙党、东林党也是相互牵制着,还有已经式微,但并不死心的阉党,正在通过一些小动作不断的发出信号,试图重回到权利圈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