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碰到李商隐-《越长安》


    第(2/3)页

    周卓心想,这唐代的人也奇怪,不仅有名,有字,还有号。不就是一个大活人吗?干嘛要起那么多名、字和号呢?

    “看你年纪不大,称呼一声贤弟,你不见怪吧?”既然温庭筠把周卓当做贤弟,李商隐也跟着说道。

    “李兄能把我周卓当做兄弟这是对我的垂爱,周卓当然乐意了。”能够给温庭筠、李商隐这等人物当兄弟,周卓当然愿意,李兄请上座。”

    说着,周卓请李商隐坐下一起用膳。

    “这位兄弟眉清目秀,言谈有度,一看就知道是个能人。”李商隐说道。

    “你说对了,周卓可是大能人,会的事情还多着呢。”温庭筠开玩笑的对李商隐说道。

    李商隐坐下后,周卓给他填上酒。

    周卓只知道李商隐的大名,但对他的人生经历未必能够有完整的了解。其实李商隐这一辈子其实也挺不容易的,可以说是一路漂泊,一生坎坷。

    在大唐王朝的科考路上李商隐失败过多次,直到25岁那年,在友人的帮助下李商隐才考取了进士。

    进士是考上了,至于能不能做官,路还长着呢?甚至这一辈子都不一定走到当官的路上。

    由于他的老婆是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让这个原本没有多少政治背景的年轻人一下子陷入到了大唐最激烈的政治斗争“牛李党争”中去了。

    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令狐绹父子属于“牛党”。

    在大唐这一段时间,牛党和李党在大唐的政治舞台上走马灯的似的来回转换,很快牛党就再次上台,李商隐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之后,方能够走上仕途。李商隐也不例外必须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

    第二年,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这一次倒是没有被除名,不过仅仅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校书郎,听名字就知道是校正错对的办事员。

    这虽然是一个低级的官职,但却有一定的发展机会。万一在校对的过程中,表现优越,得到了皇帝或者是宰相的垂青,青云直上的机会不就来了。

    不过李商隐没有那样幸运,没过多久,他就被幸运的调任弘农县尉。请记住李商隐的职位是县尉,不是县令。

    这个县尉和县丞一样都是县令的副职,不过县丞是常务副县长,而县尉仅仅乃是分管治安工作的副县令。

    你想想,李商隐一个文弱书生,杀只鸡手抖的都不行,去分管捕盗、抓人、制止打架斗殴,偶尔还要跟监狱里的犯人谈心,摔跤等这些粗活,能干好吗?

    这不是明摆着给他难堪吗?
    第(2/3)页